2009年8月6日 星期四

兩岸互信,再現陰影!

大眾時代 | 兩岸互信,再現陰影!: "兩岸互信,再現陰影!
分類: 編輯首選 | 作者:南方朔 |
日期: 8月 3rd, 2009 | 語言:簡繁 / 中英

馬卻公開接受媒體訪問,表示ECFA的協議序言,將不會有「一個中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之類的字眼。ECFA與 「和平統一」及「一國兩制」無關,但兩岸任何協議,其實都與「一中」共識有關,差別只是要不要明言而已。ECFA乃是兩岸經貿合作的框架協議,形同兩岸經 貿的基本法,若身分定位及關係不明言,該協議的雙方,它的主體與關係是什麼?當迴避這些,不僅該協議在法律意義上會變得可疑;在政治上「兩岸」其實也等於 是「兩國」的開始…

文◎南方朔

中國人自古以來即講究「正名」,「名」是修辭,是立場。在民進黨執政的時候,就有「台灣正名運動」。到了現在,這種「正名」的糾纏仍在繼續。

7月27日,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胡錦濤循例申賀,馬則依照規矩覆電,胡馬之間這種一來一往已非第一次。過去從「博鰲論壇」起,雙方即不斷放話喊話,歸納而言,胡的放話,總是不離「建立互信」、「深化互信」這樣的用辭。胡的「互信」,指的兩岸在「一個中國」這個認知的共識上要有互信。但馬講來講去,儘管 也有許多包裝辭如「九二共識」、「共創雙贏」等,但他的最關鍵辭則始終是「正視現實」、「承認現實」。意思是說,「中華民國」的存在乃是一種現實,必須正 視或承認。根據馬身邊人的放話,兩岸乃是兩個互不隸屬的政治實體,必須承認這個現實,兩岸良性關係才發展得下去。「互信」對「現實」的這種口水戰,一直延續至今。

因此,將兩岸關係講成白話,北京所要求的乃是「一中」的互信,如果這個「互信」都沒有,那就變成了冷戰時代的「一中一台」或 「兩個中國」了。而在馬方面,則顯然是企圖把「現狀」固定化或永久化,以通俗的說法,就是「中華民國獨立」。在兩岸,台獨有兩種,一種是「台灣共和國獨 立」,又稱「A型台獨」;一種則是「中華民國獨立」,又稱「B型台獨」或「獨台」。

由於馬英九上台迄今,兩岸仍在「一中」和「獨台」間 玩覑語言遊戲,因此人們遂不能一廂情願的對兩岸情勢過度樂觀。目前的北京在處理問題上早已不會講難聽的話,愈高層愈不輕易表態。但這次馬英九講了「正視現 實」後,大陸海協會副會長王在希立即接受訪問發表談話,認為「沒有政治互信,就沒有軍事互信,兩岸要正式結束敵對狀態,就必須處理一些敏感的問題,包括身 分問題、台灣地位的問題」。由王在希的談話已可看出,台灣方面始終企圖閃躲的政治問題,由於馬英九的立場已引發疑慮,有可能開始加快被提到䒷面上來討論。

據個人所知,自馬英九上次參加大選以來,北京方面即對其寄予厚望。北京無意促統,也樂於「穩定現狀」,但對「台獨」或「獨台」則無法接受。這也是過去一年多以來,北京在「世界衛生大會」及國際空間上轉趨鬆弛的原因。不過愈到最近,由於馬的諸多動作,已使北京的疑慮增加,對國民黨究竟是「中國國民黨」或「台 灣國民黨」已開始懷疑。據了解,馬的核心,的確有些人主張將國民黨改名為「台灣國民黨」。由最近馬的談話及許多作為,似乎顯示出兩岸在「互信」上的確已出 了問題。

除了在「獨台」和「台灣國民黨」的問題上,已讓兩岸關係有可能橫生枝節,影響到「互信」外,從今年3月起,馬單方面即在硬推所 謂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由台灣陸委會所發布的說帖,馬積極推動ECFA,其目的其實有二﹕一是搭上中國大陸經濟崛起的順風車,替台灣 尋找更大的市場與商機,俾讓外銷導向的台灣產業有更大的空間;至於更重要的則是兩岸簽訂ECFA的同時,「可以同步推動與其他國家洽簽自由貿易協定及協商 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協議」。由此已可看出,要簽ECFA,兩岸經濟合作只是個手段,其真正目的是要用這個手段來突破東南亞的政治。馬的這些企圖,北京並非不 懂,因而稍早前北京方面對此似乎有兩種不同的態度﹕

一種是不同意將兩岸經貿關係外部化,因此今年5月北京國務院遂通過了「支持福建省加 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根據國務院的這項決定,海西經濟區將成為ECFA之下「兩岸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試區域」。它的意思是只把ECFA的意義 限定在兩岸內部,俾做為兩岸經濟整合的平台兼基礎。

另一種則是認為,除了海西經濟區的先行先試外,為了照顧台灣利益,也不排斥在先行先試之後,盱衡兩岸互動的良好程度,讓ECFA有向東協國家的延伸效果。這也是台灣片面推動ECFA,北京到了後來也勉為其難,願意配合的原因。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最近,馬卻公開接受媒體訪問,表示ECFA的協議序言,將不會有「一個中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之類的字眼。ECFA與 「和平統一」及「一國兩制」無關,但兩岸任何協議,其實都與「一中」共識有關,差別只是要不要明言而已。ECFA乃是兩岸經貿合作的框架協議,形同兩岸經 貿的基本法,若身分定位及關係不明言,該協議的雙方,它的主體與關係是什麼?當迴避這些,不僅該協議在法律意義上會變得可疑;在政治上「兩岸」其實也等於 是「兩國」的開始!

因此,馬就ECFA所發表的談話,雖然其本義是在說給台灣內部聽,但對外部而言,這其實已等於是「獨台」和「兩國論」的立場再一次公開的表示。

因此,在最近一星期,馬已兩次透露了重要的信息,他的「正視現實」及ECFA不會有「一中」字眼,都已使得「獨台」疑慮更深。在目前的兩岸情勢下,無論他 說了什麼,大概都不可能有任何反應,但卻無疑的會讓「聽其言,觀其行」上被扣分。這也就是說,在可見的未來,兩岸關係已蒙上許多不確定的陰影。馬英九一方 面要北京加持,使他有經濟政績;另方面為了籠絡兩種獨派(「台獨」及「獨台」),又要說盡獨台的話,誰知道到了最後,不是所有的人都對他不再信任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