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

「五二○」——台灣之鬥又將再起?

「五二○」——台灣之鬥又將再起?

分類: 每日評論, 編輯首選 | 作者:南方朔 |
日期: | 語言:

根 據這些放話,馬似乎自認他的當選靠的是自己,不是國民黨,因此他要「世代交替」,改變國民黨。那麼根據放話者所發放的信息,將來的國民黨又將是個什麼樣 的黨呢?由他就任初的人事任命,人們其實已可看出,它將可能把不是第一線急獨的人馬納入,而後成為一個新的「全民政黨」,將國民黨老輩以「新陳代謝」、 「世代交替」之名整頓掉,而後將綠色人馬收羅 進來,這也符合「不統不獨」中「不統」的路線…

文◎

台灣總是各種狀況與動作頻頻,隨覑「五二○」的上任一周年將屆,圍繞覑這個特殊的日子,各方面的大動作當然格外繁多。

最多人注意的,當然仍是已被起訴並在押的陳水扁是否繼續延長羈押,以及「五一七」民進黨的「嗆馬」示威了。坦白說,陳水扁下台一年,關了半年,檢方 仍以有 逃亡串供等理由要求延長羈押,實在難以讓人接受。因此陳水扁這幾天又開始絕食抗議。問題在於,自他的弊案爆發迄今,他各種動作太多,的確已讓人生厭,因而 在延押問題上縱使他頗有道理,但這個話題已激不起人們同情,陳水扁已被他自己太多的動作玩死了。同樣的道理,乃是「五一七」民進黨「嗆馬」,也因為一年來 民進黨自己混亂不堪,難以得到較大的共鳴。這顯示出,民進黨這邊除非發生嚴重的大事,如陳水扁或吳淑珍突然死亡,因而得到同情,否則陳水扁或民進黨,在可 見的近期內已必難發揮任何作用。

馬政府來自民進黨的威脅已相對不嚴重,但另外兩個問題卻反而有可能表面化。最近,國民黨副主席、海基會 董事長江丙坤的辭職風波,以及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公開大罵「混蛋」和「不要逼到牆角」,都只是開始。江丙坤的辭職風波目前暫時落幕,但國民黨內的「外省– 本省」和「李登輝路線–連戰路線」的鬥爭則已開始,而且不能排除國民黨分裂、台灣政黨重組的最壞可能性。

對當今台灣政局若記憶猶新, 當記得馬當選後,雖有極多人建議,循例兼任黨主席,但因馬要做「全民總統」,也不要再沾國民黨的麻煩而拒絕。至於所謂「全民總統」,乃是將許多綠色人馬延 攬進行政院、監察院和考試院。由於這已徹底違背了國民黨的價值,監察院及考試院的人事,重要的綠色人物遂遭到否決,但行政院由於不必立法院同意,遂得以成 功。今天台灣的兩岸及涉外工作皆由李登輝人馬當家。這些人事,其實已暴露出了國民黨內的路線矛盾。由於不兼黨主席,無法將自己的路線貫徹,於是在最近兩個 多月,遂有幾個身邊的人不斷放話給媒體,一方面抨擊江丙坤,另方面則發出消息,宣稱吳伯雄將繼任海基會董事長。

根據這些放話,馬似乎自認他的當選靠的是自己,不是國民黨,因此他要「世代交替」,改變國民黨。那麼根據放話者所發放的信息,將來的國民黨又將是個 什麼樣的黨呢?由他就任初的人事任命,人們其實已可看出,它將可能把不是第一線急獨的人馬納入,而後成為一個新的「全民政黨」,將國民黨老輩以「新陳代 謝」、「世代交替」之名整頓掉,而後將綠色人馬收羅 進來,這也符合「不統不獨」中「不統」的路線。據個人所知,當今的放話者,在馬當國民黨主席時曾有過將「中國國民黨」改名為「台灣國民黨」的建議,但因太 違背國民黨傳統而普遍受到反對。但目前情移勢遷,若兼黨主席,在路線上及組成上,甚至名稱上皆做改變,這種可能性已不能排除。

因此,近月來的放話風波,其實是一場攸關至巨的權力及路線鬥爭。而吳與江等人對此並非毫無所知,當然也懂得這不僅攸關他們個人權位,也和國民黨路線 派系有關。這也 是江會做出辭職動作,而吳則說出「混蛋」、「不要逼人到牆角」的原因。儘管江的辭職獲得挽留,但這是「真留」「假留」其實尚未可知;由於兼黨主席似乎已 定,而政治勢頭也不在吳與江這邊,這意謂覑江辭職獲得挽留,雖使得國民黨權力及路線之鬥暫時得以掩蓋,但到了6月由於黨主席問題仍然要攤牌,這場權力鬥爭 仍難免要公開化。

而我對國民黨的權鬥前景並不樂觀,原因是﹕

其一,國民黨內的「外省–本省」矛盾一向極其嚴重,只 是為了要維繫住團結形象,而未將矛盾公開而已。國民黨的外省派,多半出身官僚體系且有學位背景。這些人由於危機感較大,在反民進黨上都只好站在第一線;至 於國民黨的本省派,則泰半出身地方派系,他們由於是台灣人,碰到民進黨就軟手軟腳。這種內部差異,乃是國民黨內「本省–外省」長期隔閡,外省派也自認優 秀的關鍵。但外省派儘管自認優秀,由於他們需要本省派來合理化其正當性,遂使得兩者之間成了不自在的共生體。最近放話風波的放話者,據了解就是接近權力的 李登輝路線外省派。根據放話裏所顯露的信息,它顯然是要以「世代交替」為名,驅逐掉老的本省派,然後吸收淡綠緩獨的人馬進來。這會不會造成國民黨的再分 裂,已值得密切觀察。

其二,根據近年的發展,國民黨內其實已有連戰路線與李登輝路線之分。連戰路線以兩岸互信的建立為主,在互信基礎上 維持現狀,創造雙贏。而李登輝路線則是過去曾談過的「以兩國為指向的現階段一中政策」,因此在「一中各表」上,它遂少談「一中」多談「各表」。而毫無疑問 的,李登輝路線已成了當今的路線。根據個人所知,李登輝路線上他們自認最大突破的,乃是將兩岸問題由「歷史論」變為「地理論」,因為「歷史論」乃是統獨的 源起,要拋棄統獨,就不要談歷史只談台灣的國際地理。李登輝路線已成了觀察台灣內鬥及未來兩岸發展極重要的指標。未來兩岸的表面熱絡,但因國民黨內部變化 而可能轉趨不穩定。

「五二○」即將周年,台灣內部政治的政黨鬥爭及黨內鬥爭又有再起的新徵兆。台灣想要有穩定的局面,可能仍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