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7日 星期二

兩岸只有「善意」是不夠的!

兩岸只有「善意」是不夠的!

分類: 兩岸三地, 編輯首選 | 作者:南方朔 |
日期: | 語言:

今 天的台灣在媒體拉抬下,看起來經濟良好,但事實上則病灶極多,所有的這些都不是兩岸關係熱絡所能掩蓋的,一旦台灣經濟失穩,它逐一受到批判,難免都會扯到 兩岸關係上﹕馬政府只管兩岸不管台灣本身的改善! 因此,兩岸關係的改善與相互扶持,這是雙方都說「是」的問題,但要落實這種「是」,乃是雙方政府都必須有能,且能對互動中可能產生負面作用的問題及時改 善…

文◎

美國談判專家厄泰爾(Danny Ertel)與哈佛談判學教授戈登(Mark Gordon)在合著的近作《談判之要點﹕當是已不夠時如何協商》(The Point of the Deal: How to Negotiate When Yes Is Not Enough)中指出,許多兩方都認為「是」的交易,反而會以破爛的亂局收場。原因即在以雙方都將交易視為一種目的而非過程,或因有的因為扮演重要角色者 未曾參與及未被考慮,交易只有模糊的概念而不清楚,許多問題避而未談或思考有欠周詳,談判雙方的態度及行為出現變化,相關的風險疏予考慮……等,於是事與 願違,好事也變成壞事。

兩岸關係看似良好

但不確定因素正在增加

我在此以該書為引,主要是想藉此討論目前看起來頗為熱絡的兩岸關係﹕目前兩岸關係似乎極為良好,但這樣的關係到底健康與否?在雙方極為熱絡的此刻,它到底有哪些負作用正在發酵?這些負面作用將來又會帶來什麼樣的不在預期中的效果?

第三次陳江會達成歷史性共識,鼓勵陸資入台投資。(圖片來源:中國評論月刊。)

首先就大環境而論,台灣馬政府就任以來,由於時機與能力之故,支持度持續不振,但因馬政府至少在兩岸政策上與陳水扁時代不同,設若馬政府因政績不佳 而讓台 獨又取得上風,這等於北京又增加麻煩,或許正因如此,在馬政府就職周年前夕,北京遂拚命釋出善意,包括全力營造善意氣氛,以急單方式營造台灣指標企業的業 績,世衛大會鬆綁,鼓勵陸資入台與擴大陸客觀光,最新的則有連續7波採購團赴台,以及大陸體操國手明星赴台等。在這些因素拉抬下,不僅馬政府支持度回穩, 北京由於有效改善了兩岸氣氛,甚至民進黨也出現「不要把屁股對覑大陸」這樣的呼聲。由這些趨勢已可看出目前在兩岸關係上,北京的確發揮了它的主導性。這確 實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氣氛的培養。

然而,當今的氣氛固已改善,但另外的不確定因素也在同樣增加中﹕

其一,在台灣已出現一種認知,特別是對重要的產業界和房地產界,那就是北京必然不計血本力挺馬政府。這樣的認知會造成一種片面的期待,只要台灣經濟 出了問題就期待北京的釋 出利多,一旦沒有利多,就會被解釋成是善意不足。而我們可以試想,在未來的3或7年內,北京還有多少利多始能滿足台灣這種已開始習慣化的要求及等待善意。

其二,兩岸互動的前提,乃是雙邊政府都必須有所作為,將互動中必然產生的問題改善。以兩岸為例,許多台商進入大陸後由於市場擴大,而得以晉身為全球 富豪 級,台灣社會的兩極化已日益嚴重,一方是財富日增的台商及其中堅幹部階級,另一則是台灣島內實質所得持續遞減的中低階級。台灣島內所得已退化到5年前的水 準。而令人痛感的,乃是馬政府並不能藉覑租稅政策來維持量能課稅的原則要求富人多負責任,反而對台商資金極力優惠。這種情若持續惡化,日益增加的低所得 者不無可能出現新的不滿,包括台商、兩岸政策,甚至北京都成為替罪羊。

其三,在急單效應、兩岸利多等的加持下,最近台灣股市在缺乏基本 面支持,只有資金面拉抬下急速上漲達60%,台灣媒體為了表示支持馬政府,也刻意在信心指數等主觀性、誘導性極強的數字上大肆炒作。台灣已成了外資、陸 資、台灣低利政策下無處可去的在地儲蓄等炒作股市的新興股市賭場。而馬政府也對股市拉抬支持度志得意滿。設若全球經濟真能奇蹟式的復蘇便罷,否則經濟一旦 有變,股市再挫,兩岸政策即難免受到抨擊,而北京又能有多少籌碼來救台灣股市?

單說「是」並不足夠

還需有「能」落實善意的配套

其四,真正讓人心憂的,乃是近一年來,台灣政府的財政紀律日益崩壞。陳水扁時代的政府及公營機構負債額已達台幣14兆,今年各種減稅及舉債,規模更 達台幣8000億。標準普爾公司的政府負債信用評等,台灣已遭調降。今年底估計政府負債將達歲入的142%,而今年稅收也較上年同期短少近台幣600億。 台灣財 政的惡化,未嘗不可能引發本土性金融風暴,屆時也難免造成政治不安。

因此,今天的台灣在媒體拉抬下,看起來經濟良好,但事實上則病灶極多,所有的這些都不是兩岸關係熱絡所能掩蓋的,一旦台灣經濟失穩,它逐一受到批判,難免都會扯到兩岸關係上﹕馬政府只管兩岸不管台灣本身的改善!

因此,兩岸關係的改善與相互扶持,這是雙方都說「是」的問題,但要落實這種「是」,乃是雙方政府都必須有能,且能對互動中可能產生負面作用的問題及時改善。否則即難免正面作用受到負面作用所拖累,好心被當成了惡意,一旦兩岸出現這種反挫,未來要重建良好關係即難上加難。

因此,兩岸關係改善,共創雙贏,雙方都毫無疑問會說「是」,但套用厄泰爾及戈登這兩位談判專家的見解,要把這種「是」落實,其難度之大可能超出人們 的想 像。由截至目前的發展及台灣可能出現的問題,我們已可看出它不是簡單的「善意」、「利多」、「急單」、「採購」等能解決的,雙方已必須在各類細部問題上做 出更詳密的對話與配套。若兩岸經貿擴大,同時也擴大了台灣社會的貧富差距;若「兩岸概念」拉抬了台灣股市,但同時也使台灣股市變得更像是個可能產生禍害的 熱錢賭場;這樣的「善意」又怎能不更加慎重呢?「善意」是不夠的,更要有落實「善意」的配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