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5日 星期六

台灣對大陸經濟過度傾斜嗎?

社論-台灣對大陸經濟過度傾斜嗎?

  • 2009-04-17
  •  
  • 工商時報
  •  
  • 【本報訊】

     近日有關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一事,朝野兩黨吵得沸沸揚揚;在野人士認為台灣經貿已向大陸過度傾斜,若再簽署這一紙協議,將導致台灣更加依賴中國大陸,非但會使台灣面臨巨大的政經風險,更不利於台灣經濟發展。

     這是一個極大的迷思,台灣的經貿真的向大陸過度傾斜嗎?我們可以發現全球貿易雖可跨洲進行,但通常與鄰近國家的貿易還是占最大的比重。依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統計,2005年加拿大85%的出口市場在美國,而美國對加拿大的出口依存度也達23%。另外,歐盟內部貿易占67%,亞洲內部貿易也占50%。和鄰國貿易比重所以會比較高,這除了有歷史文化的淵源外,便於區域分工及降低運輸成本,也是重要原因。

     台灣去年對中國大陸的出口依存度(對大陸出口占台灣總出口比重)為28.9%,我們若以上述美、加、歐這些區域的貿易集中度加以檢視,便會發現這樣的比重仍屬區域貿易的常態。而審視亞洲其他國家對大陸的依賴情況,韓、日分別有22%、16%的出口市場在大陸,對大陸市場的依賴,也不遑多讓。

     雖然近年台灣對大陸出口依存度一直高於日、韓,但是台灣貨品在大陸進口市場占有率卻年年下滑。1994年台灣在大陸市場占有率12.5%,南韓僅6.3%,但2005年台灣在大陸市場的占有率降至11.3%,已為南韓超越;今年甫公布的資料顯示,台灣占有率進一步降至7.6%,又被美國超越。台灣在大陸市場排名五年內由第2落至第4,這突顯台灣在大陸的既有優勢已不復當年。由此看來,今天台灣真正的危機,實非對大陸市場的過度依賴,而是台灣外貿競爭力的急速下降。

     依常理而言,台灣對大陸出口依存度居高,在大陸市場占有率也應維持優勢才是,何以台灣在大陸進口市場占有率下滑速度如此之快?從總體指標研判,近年台灣製造業的「附加價值率」急速下滑,導致出口競爭優勢驟失,實為主因。若台灣不扭轉現行的代工模式,這種出口依存度升高而市場占有率下滑的矛盾現象,勢將日趨嚴重。若據此片面解讀成台灣對大陸過度傾斜,更非持平之論。

     台灣今天該警覺的,不是對大陸出口依賴如何如何高,而是台灣在大陸市場的占有率迅速滑落的問題。從數學算式來看,台灣對大陸出口依存度係台灣對大陸出口占台灣出口總額的比重,而這項比重升高有兩種可能,一是台灣對大陸出口成長太快,一是台灣出口總額成長太慢。若屬前者,即可謂台灣向大陸過度傾斜;若屬後者,即是台灣產業競爭力出了問題。看看台灣產品在大陸進口市場占有率直線下滑的走勢即可了解,台灣今日經濟的困境,根本不在於對大陸過度依賴,而在於自己的產業競爭力已居弱勢。

     談到對大陸市場的傾斜,過去幾年,日、韓、美、歐對大陸經濟傾斜的速度遠非我國所能及。去年台灣對大陸出口衰退0.4%,南韓對大陸出口成長11.5%,日本成長14.4%,美國成長9.5%,歐盟更成長16.6%。這是各國的海關統計,資料應屬無誤。相較於日、韓、美、歐近年來向中國傾斜的速度,台灣可說是望塵莫及。

     兩岸之間的問題,台灣內部素來存有尖銳的政治爭議。在一個開放的社會裡,就各項公共議題,本來就可以各抒己見,惟在論及經濟發展時,實應理性對話。把經濟思維置於意識型態之前,而且應就經濟論經濟,這樣才能為台灣尋得最佳的解決方案。持平而論,台灣在大陸進口市場占有率五年內由排名第2落至第4,這不正是呼應了台灣全球出口排名五年內由第15滑落至第18的警訊嗎?台灣附加價值率下滑、出口競爭力驟降,這才是台灣當前經濟的大問題。政治人物捨大問題不議,而陷台灣於統獨爭議,其智慧何在?台灣競爭力豈不又要在無止境的遊行、喧鬧中消磨殆盡?

     兩岸該不該洽簽ECFA,協議內容該如何安排,這都可以藉由朝野對話共商大計,實不應尚未討論便一概加以否定。面對WTO杜哈回合談判的停滯,可以預見的是區域經濟整合必將加速進行,若不明快因應,台灣除了失去大陸市場的優勢外,在美、日、東協及歐盟的市場占有率,也必將節節下滑。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洽談兩岸ECFA,已不僅是兩岸經貿整合的雙邊問題,而是關乎台灣能否融入全球新競爭體系的大問題。執政黨應如此思考,在野黨也應由正面角度加以檢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