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5日 星期六

「關於儲蓄率問題的思考」之思考

中國時報  2009.03.30

社論-「關於儲蓄率問題的思考」之思考

本報訊

     什麼是「關於儲蓄率問題的思考」之思考?是大陸人民銀行行長(即中國央行總裁)周小川近日發表的一篇文章,文中最勁爆者當然是周小川在文末,提出「推進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建議,核心其實就是削弱美元做為全球貿易計價結算之貨幣,大幅提升特別提款權的地位與作用。論者認為「中共準備撼動美元霸權」。雖然衡諸現實,美元霸權不可能在可見的幾年內被撼動,但畢竟是「有人開了第一槍」。

     周小川文章發表時間非常有意思。不久前,大陸領導階層才「含蓄」的點醒美國,認為這波金融海嘯起自美國,美政府要加強金融監理;而美國則出現「大陸等開發中國家儲蓄率過高是引發金融海嘯的原因」。本月十八日美國政府才公布上兆美元的「買債救市」措施,簡單講就是大印美元來挽救美國的金融與經濟。廿四日人民銀行官網上就出現了這篇周小川具名寫的文章,其意義與針對性不言而喻。

     這篇文章先反駁「東亞和產油國儲蓄率過高是全球失衡與危機的主因之一」的說法,強調這些國家儲蓄率高有多種原因;而在分析諸多原因之餘,還不忘再倒打一耙,指出十年前的亞洲金融危機對東亞儲蓄率高有影響;周文指出,東亞國家的高儲蓄率與外匯儲備,「是對掠奪性投機的被動防範」;東亞人民「對這類投機行為充滿痛恨」。

     周文並指出,危機後,不乏觀點認為對此掠奪性投機「希望國際社會加以必要監管」,「但部分國家出於種種考慮不主張監管…」,最後才迫使東亞國家累積外匯儲備以自保。這段所指那個國家,可謂「呼之欲出」。文中還強調,亞洲金融風暴期間,「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沒有採取人民幣貶值的政策,並為此付出代價…」。

     文章最後提出幾個「建言」,除了要求加強國際合作、加強對投機資本的監管外,也建議要「合理引導」多餘的儲蓄到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體。這顯然是對海嘯後,國際資金仍大筆回流美國的抗議與反正。

     當然,最重要者是最後一段提出的「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周文說「全球外匯資產過度集中於單一貨幣,容易出現事與願違的異常現象。」什麼是「事與願違的異常現象」,文中未再說明,不過,顯然是指這種美國人過度舉債消費、爛用信用,引發全球金融海嘯後,結果,美國透過狂印鈔票把所有「金融毒素」送給全球,美元與美元資產還能一度走強的詭異現象。而世界各國,都被迫不能不去挺美國與美元資產。

     其實,大陸經濟日益上揚,與美國的關係就處於「密切中的矛盾」。美國是大陸最重要的出口國與外資來源;但大陸興起、同時把亞洲其它國家逐漸拉到其經濟與政治勢力,又讓美國這個傳統上的太平洋盆地的霸主寢食難安。大陸對美國更是總有著「被打壓算計」之反應。幾年前,美國不斷要求人民幣升值時,有鑑於「廣場協定」壓迫日圓升值後,最後對日本經濟的傷害,大陸民間就不斷發出「記取日本在廣場協定後下場」的聲音。大陸對老美也是忌憚得很,而貨幣霸權對各經濟體的影響,也由此可見。大陸趁這次海嘯後,發出「撼動美元霸權」之議,期望掙脫美元霸權的束縛,不難理解。

     不過,衡諸實際的國際政經情勢,實力原則是唯一的標準;中國雖然號稱「大國崛起」,但美國在政治與軍事上仍是最大的霸權。至於經濟,中國縱然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但深入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量,美國的十四兆多美元,遠壓過中國的四兆左右。除非中國能聯合其它經濟大國一起撼動美元霸權,否則仍難成事。

     不過,所謂GDP破兆元(或接近兆元)的經濟大國,其實就是以所謂的「歐美先進國家」為主,如英、德、法、義、紐、澳、加…等;其它地域者,第二大經濟體的日本,雖是亞洲國家,卻是百分之百的美國「追隨者」,以地緣政治而言,更不可能讓鄰近中國崛起;巴西則是美國「後院」的國家。大陸就算拉了俄羅斯作伴,也發揮不了作用。其它小型經濟體,就算拉了幾十個,也是「壯壯聲勢」,對撼動美元霸權起不了作用。

     大陸當然對此情勢了解,美元霸權在可預見的十幾年內都很難被替代。但發出此「不平之聲」,至少可能在其它方面取得讓步與利益;開了第一槍,就算是邁開第一步,未來,再走著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