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7日 星期一

南方朔觀點-兩岸表面熱絡,實則已瀕臨破局

字體顯示: 回上頁列印

中國時報  2009.04.28

南方朔觀點-兩岸表面熱絡,實則已瀕臨破局

■南方朔

 從事評論工作,如果「不幸而言中」,它不但不會讓人愉快,反而會覺得沮喪難安。有如希臘悲劇裡的報信人,他的預報根本沒有被聽聞,只是徒勞的掉進了虛空裡。

 三月三日我在本欄裡談到ECFA,就已指出「這張支票不一樣,它很難兌現」。而今第三次「江陳會」閉幕,儘管我方在會前即不斷放話造勢, 甚至到了會場都還一再關說施壓,並表示希望能在今年底前簽訂,但到了最後,ECFA並未如願排入下次會議議程,只是得到「隨時可以插入」這麼一句漂亮的拒 絕話。對於這樣的結果,我們的媒體多半仍在這是海協會的談判技巧上做文章。而疏忽了此案或許根本無法兌現的可能性!目前北京對台灣,早已學乖了。它再也不 會講難聽的話,也不會公開的拒絕或反駁甚麼主張。要拖,還怕找不到漂亮的理由!

 若對兩岸關係的高層事務有理解,就當知道,在馬政府一年裡,兩岸關係看起來表面熱絡,事實上則是「外弛內張」的局面日益嚴峻。關鍵的原因 即是北京已察覺到,由馬的多次談話,顯示出他並沒有去領導開創新「兩岸論述」的能力,而只是在「恐綠症」之下,跟著獨派「拿香對拜」。於是這邊「愛台 灣」,他也跟著「愛台灣」;這邊「入聯公投」,他也跟著「返聯公投」;這邊找出幾個前輩台灣獨派人物來自我合理化,他也跟著去搶另外一批前輩人物。這種 「拿香對拜」,其實等於是他已把攸關台灣最鉅的兩岸問題指揮棒,拱手送給了獨派。這也是阿扁時代還敢說「台獨不可能就是不可能」,但到了馬英九執政,獨派 的主導性反而更增的原因。

 正因為這種「拿香對拜」的風格,據個人所知,馬其實早已成了另一種版本的「兩國論」。去年底「胡六點」的提出,所委婉表達的即是這樣的態 度。由於「胡六點」乃是相當嚴峻的聲明,馬拖到四月廿二日始在與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的視訊會議時才做了所謂的「因應」,而所謂的因應,就只是 「胡六點毫無疑問的是很正面的宣言」這麼一句高空掠過的場面話而已。除了這句場面話之外,馬在視訊會議及廿三日赴台大EMBA演講時,已不再談歷史,而只 談台灣地理如何重要云云。問題是歷史不會因為不談即不存在,企圖以「地理論」取代「歷史論」的結果,只是讓兩岸的互信接近完全瓦解。

 因此,這次「江陳會」表面看有三協議一聲明的成果。但由會前會後,我們卻可看出由於兩岸互信已告解體,北京的策略已在默默中做了極大的調整。

 一、由於馬在江丙坤行前曾有過「先經濟後政治」這種意圖閃避政治難題的表示,陸委會官員也有「先易後難」的說詞。由於這種話有極大語病, 北京遂樂得將往後兩岸關係只限定在雙方直接的經濟問題上,其他都是政治,也難度較高,可以暫時擱置。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在接見江丙坤時,即很清楚的將這種 態度表示了出來。「先經濟後政治」,「循序漸進、互信為重」乃是未來兩岸的定調。與雙方經濟無關的事務,大概都必須被擱置。

 二、對於兩岸經濟,十八日溫家寶在「博鰲論壇」會見錢復,及廿六日陳雲林在「江陳會」時皆已明言,擴大對台採購,陸資來台,鼓勵台商進一 步至大陸開拓市場等將成為重點。至於大陸強調「具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我們不能因它有「經濟合作機制」這樣的字眼,就等於是ECFA,它肯定是個與 ECFA完全無關的東西。

 因此,第三次「江陳會」有三協議一聲明,看起來很有成果,但事實上它等於已將兩岸「外弛內張」的局面推到了一個新的危機點。在兩岸互信已 告解體的此刻,雙方能維持一個看起來還熱絡的交往氣氛,已算很不容易了,想要透過交往獲得更多,那就要看「互信」這個問題了。民進黨抨擊馬賣台,這真是冤 枉。兩岸關係「外弛內張」到了新的危機點,已顯示出馬政府隨獨派指揮棒起舞已面臨莫大的困境,除非他憑膽識能力重建新論述新互信,否則路已走不下去!(作 者為文化評論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追蹤者